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8的文章

弦單音不單—獨弦琴

圖片
如果要選擇一種能夠代表越南的音樂,第一個我會想到的就是「獨弦琴」樂曲。獨弦琴越文為Ðàn Bâ`u,我國有就其字面發音翻成「旦匏」者,「新唐書•列傳」在「南蠻」的部分則有「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首,張弦無軫,以弦繋頂,有四柱如龜茲琵琶,弦應太蔟」的說法。 現代常見的獨弦琴,包括一個狹長竹筒或木質製作的共鳴箱,以一根鋼絲或尼龍線的琴弦緊繫在琴身和搖桿之間;搖桿是由竹子或牛角或象牙製成,插裝於箱端,並以葫蘆型的音罩做為與琴弦的介接;琴弦的另端栓在一根橫貫箱體的軫木上,可供調音之用。演奏時由演奏者坐於琴桌或琴架前,右手持弦棒撥弄琴絃,同時也以掌身輕觸琴弦以控制餘音長短;左手搖動搖桿,透過搖桿之搖動以變換琴絃的張力,升降音階,也製造滑音效果。推敲起來,獨弦琴僅僅一根琴弦竟可以幻化百千樂音,弦以外,便是這支搖桿之功吧。 傳說中,獨弦琴是盲人樂師演奏的樂器,除了由於簡單的琴身結構方便操作外,相信也因為只有盲人才擁有敏銳和用自心靈的聽覺,可以更輕易的將這種樂器撥弄出魔幻般的美妙聲音。 那年第一次和妻子到鄉下見岳父母,坐在床板上吃午餐時,電晶體收音機播放的正是一段獨弦琴獨奏的音樂,時而哀怨蕩漾,時而輕快悠揚,特殊的旋律襯著此起彼落的越語交談聲,和草屋外土丘上反映的午後耀眼陽光,格外教我印象深刻。但其實是音樂低能的我,當時卻以為那是越南味道的古箏音樂,是到了後來因為對越南傳統音樂的好奇,才逐漸瞭解,原來獨弦琴音樂的特別,不僅在曲風不同,它在每個音階之間更多了千變萬化卻不失圓潤的高低起伏,正因為如此,只要它的樂音一起,就覺得四周繚繞著一股濃得散不去的異國情氛。 而前作「 釵頭鳳—嫁心 」一詞,模擬妻子離家來台的心情,當中所提到的「琴音奔放」,描繪的也正是「獨弦琴」! 以下連結三個獨弦琴演奏的影音網頁,網友可以細心聆賞,感受一下越南文化極其精緻的一面: http://tw.youtube.com/watch?v=x1LkoG449Yc http://tw.youtube.com/watch?v=nregrpVxo2A http://www.truveo.com/Monochord-Folk-Song-Qua-Cau-Gio-Bay/id/1534704636

越南越浪漫—堅隆,我會再來!

圖片
這是我第三次來到這猶如世界邊緣的越南鄉下,算起來真正在這裡體驗生活的時間勉強有三十天了,我必須承認,岳家環境的惡劣,和生活艱困的程度,絕對足以讓一個都市佬打退堂鼓,除了先前提到的一些情況外,從下面幾個現象,也可以窺知一二: 其一,岳家門前盡是泥巴,卻除了經過岳家以動物排泄物和稻草灰燼小範圍改良的地面外,幾乎是寸草不生,原來這些從河底挖起來的泥巴黏度高,平時沒感覺,下雨後若在上面行走,鞋底會越黏越厚,終至沉重難行。這樣的土質,植物自然無法生長。 其二,這裡的動物種類可以用「多不勝數」形容,甚至已經到了一個都市人難以想像的地步,除了豢養的貓、狗、牛、豬、雞、鴨、鵝外,野生的各種鳥類、老鼠、壁虎、癩蛤蟆、蛇類、魚類、蜘蛛、螞蟻、蟑螂、蚊子、飛蟻、蒼蠅、蛾類、蜜蜂、金龜子……。特別是到了晚上,空間裡到處都是飛舞的昆蟲,身上隨時都有東西棲息,要像當地人一樣泰然自若,恐怕需要一些時間的適應;而某天上午家貓在客廳舉著右前掌和一條小蛇對峙的情景,活生生一場縮版的「龍虎鬥」,也是我畢生首見。 其三,後來我才知道,只有我們回來時才有「燒開水」這件事,平時管它雨水河水一概生飲。我問妻:「為什麼不燒開比較安全?」她應:「浪費柴火!」 其四,妻姐的么兒才六個月大,卻讓他坐學步車,吃大人吃的飯菜雜食,喝冰涼的生水,我儘管驚訝,妻卻說:「這兒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完完全全顛覆了我的育兒常識。 然而做為一個越南女婿的我,由於有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打算,反倒越來越明顯的感受到這裡教人著迷的一面。 首先,要說這個越南女婿是自己融入了這裡的生活,不免有些吹牛,事實是:半個月來,我的衣物、洗澡水,都是姨子們在打理;平常裡,她們不時的送來咖啡、椰子水;我釣魚時,她們幫忙備餌、送笠、端茶水,甚至在魚鉤掛底時毫不猶疑的下水取回;聽我說背部酸痛,大舅子立刻為我刮痧;見我長痱子,馬上用大量的檸檬幫我擦洗……。對我那頭次回來的兒子更是有過之無不及,跑市場買水果、找藥、忙進忙出的要讓他舒適、開心。他們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父子少吃些苦頭,這些用心,我怎能不感動呢? 此外,這裡的夜幕真的可以讓人忘卻煩惱,因為它總是滿天星斗,總有蛙鳴蟲唱,好美,也好安詳,每每半夜起來,就會在沁涼如水的河邊佇立一陣。可這樣的舉措恐怕要嚇著岳家的人,所以也不好享受太久。 最寫意的莫過於在黃昏時分和妻牽著兒子的小手,輕鬆的在河邊土堤上,

越南越浪漫—不一樣的水果

圖片
岳家住的地區除了少數香蕉、椰子和零星的果樹外,少見水果種植,我在市場或水上流動商店看到的紅毛丹、柑橙、西瓜、芒果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水果,多半來自外地,包括岳母為了她頭次見面的外孫,特地奢侈的從市場買了幾顆美帝的五爪蘋果。而事實上,在那炙熱的天氣型態下,除了椰子和柑橙,其它的水果也引不起我太大的興趣。 倒是在之後幾天從蓄臻趕來的大姐,大袋小袋提來的水果當中,有兩種水果是我第一次嚐試,讓我印象頗為深刻。 一種是我在台灣可以偶而見到,卻不曾吃過的「菠羅蜜」,越文叫「麼」(MIT),大小形狀乃至色澤都有點像榴蓮,剖開它堅硬的外殼,裡面是由許多小果實聚集組合而成的結構,必須將周圍的瓤絲逐一剝離,才能享用香甜的橙色果肉。我特別喜愛它的氣味,因為在剖開果實的霎那間,便有一股濃濃的特有果香飄逸在空氣中,好似提醒著你,這裡可是浪漫的南洋喔!回台後特別上網查了一下,終於對它有了一些粗略的認識,原來這種典型的熱帶果品,在台灣也有許多人為它的特殊風味著迷,而台東的太麻里及東河一帶已有約30公頃的栽培,近年來因為市場需求越來越多,還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前幾天,無意間在住處附近的社區,發現了一棵菠羅蜜樹,樹幹上也掛著一棵不小的果實,但比起我在堅隆街上所見高大又結實累累的菠羅蜜樹,顯然要小上好幾號。 另一種外型飽滿,大小如桶柑般,色澤金黃的水果,我在台灣則連見都沒見過,問過之後,也只知道越語叫做「類督媽」(LE TU MA),無法翻譯成中文。我抱著嚐鮮的心情,照妻教的撥開果皮,露出橙黃的果肉,一口咬下,只覺水份不多,但甜度頗高,咀嚼起來綿綿軟軟像蛋黃,整體口感與地瓜類似,雖不特別美味,但因為頭次品嚐,倒有十足新奇感,加上妻說當地人認為這種水果有治頭痛的功效,所以我的確吃了不少。後來我拿拍下的照片去請教園藝專家,才知這東西有個俗又有力的中文名字,叫「黃金果」,同時因為口感像蛋黃,又叫「蛋黃果」,據聞屬於涼性水果,可以消暑解熱,甘涼潤肺。專家說,這種水果原產於南北美洲,在台灣不是那麼討喜,但其實也有零星種植,而且可能是品種或氣候、水土關係,種出的果型較長,略似桃子,因此台灣人也有稱之為「仙桃」者。有一次和妻子逛市場,眼尖的她注意到水果攤上也有「類督媽」,指給我看,削瘦的果體,還真的有幾分像桃子。 無論是MIT,還是LE TU MA,無論它們如何香、如何甜,都只不過是個水果而已,所不同的,它在這個純樸的熱

越南越浪漫—岳家人的一天

圖片
兩年半前的一筆蓋房子錢,岳母用來買了一塊看起來不小的地,整理了其中的大部份開始種稻,我們回來正好遇上穀商來收購這期的穀子,重量是24,500公斤,妻說,這是不錯的收成。 認知裡,播種、施肥、除草、噴藥、收割、晒穀等等工作,都是忙碌且辛苦的事情,特別是那塊不算小的田,耕作起來絕不是省工的事,但此時稻穀已收割出清,怎麼說現在也該是農閒的時候,可這一家人似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忙進忙出,如此勤快的家庭,激起我的好奇。 其實,岳家除了儘可能的自力耕種自己的地外,也養了五頭牛,十幾頭豬,以及若干雞、鴨、鵝,另外最近一年且開始自製40度米酒,賣到市場的商店與餐廳,同時也零售給附近的鄰居。因為這些生計上的事情,他們必須在天剛亮,就開始一天的工作,進行日常的洗衣服、升火煮飯弄菜、抓魚、趕牛、餵豬洗豬圈、煮酒、打掃屋內、洗地板、澆花澆菜等例行家務;至於整地、砍木、修補定置網、維護屋頂、牆壁、家具或牛欄豬圈等也是經常性的工作;我甚至在一天之內看他們蓋好一間簡易的牛舍,然後分舍管理牛與豬。這當中有些事看似簡單,實際卻是費時、費事又費力。以煮酒為例,岳家是用稻殼升火、然後洗米、煮米、翻攪、用米糠封鍋、在冷卻鍋加水、安裝接酒桶,接下來就待在一旁隨時注意火候;完成後,一方面調整酒精度裝桶備售,一方面將酒糟舀入飼料桶裡,加了水提去豬圈。再說那些豬,牠們的一餐,準備起來並不比人的一頓飯單純,還得一頭頭幫牠們洗澡、一欄欄沖洗地面污穢,我只在一旁觀看,就感覺並不是件輕鬆的事。 更難能可貴的是,如此辛勞日子,我卻不曾看過誰怨過苦怨過累,更不曾看過誰認為自己做得太多,誰又做得太少,每個人總是認命的、不停的勞動著,彷彿生怕自己貢獻得太少會愧對這個家庭一般,真正要看到一家人坐下來說說話,就要等到晚餐和睡前。這樣的生活似乎日復一日,沒有假日,農閒尚且如此,農忙時的忙碌就不難想像了。 如果說我對岳家有什麼像樣的協助,也就僅止於這筆整修房子的錢吧,那是我見那簡陋的屋子後,對岳父母表達的一點心意,但他們卻拿來從事生產,用自己的血汗逐步改善生活,而不是在蓋好房子後又寄望女兒的接濟,這正像是用事實在告訴我,「我們窮的是人,不是志氣」!

越南越浪漫—出水炮彈

圖片
請容許我大膽的說,越南迄今的貧困來自於一場外國介入的戰爭—越戰,而胡志明的偉大,除了驅逐法國勢力,建立北越政權之外,更在於他帶領著越南人用劣勢的武力打贏了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聖戰,徹底把外國勢力逐出越南,讓這個國家有了自尊,有了可以自己決定未來命運的權力。 然而,戰爭的殘酷與血腥也給越南人帶來了莫大的苦難,尤其因為當年美國「有限戰爭」 的越戰指導原則,讓諸多因為戰爭產生的流血與苦痛都落在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南越土地和人民身上!如今,縱使戰爭結束已經逾三十年,飽受戰事摧殘的一代已逐漸凋零,那段兵荒馬亂的歷史終將為人所淡忘,我依然可以在胡市、在鄉間看得到當年戰爭的痕跡,包括美軍暴行館和偶而見到肢體傷殘者,而傳說中的落葉劑遺毒也是駭人聽聞。其中最教我有臨場感受的,是岳家厝旁的一枚廢炮彈。 那是一枚躺在河底應該超過三十年的未爆彈頭,因為築路工程的進行,最近隨著河底泥被挖上來,岳家在整地晒穀時發現,保留下來準備做為打樁的工具。我看著那枚生了繡又沒了引信的彈頭,沉甸甸的躺在晒穀場的泥地上,想像著當年這裡受到戰火波及的情景,多少生命在瞬間隨著煙硝火藥化歸塵土,只因為別的國家的利益發生了衝突。這真是一個弱國的悲哀,好比前一個世紀在中國大陸先後上演的日俄戰爭,和蘇聯與美帝的勢力競逐戲碼,帶給中國人近百年顛沛流離一樣,讓身為中國人的我,有著感同身受的悲憤! 回過神來,我想起曾經經歷抗日戰爭的台灣,也偶有砲彈出土的報導,只是在台灣挖到的砲彈會在最短時間內被圍起黃色警戒布條,然後由穿著「防爆衣」的「防爆人員」裝進「防爆桶」,由「防爆車」載走,和躺著曬太陽的這顆未爆彈比起來,顯然少了很多親和力。

越南越浪漫—水上街市

圖片
河道發達的地方,自然是以船為主要交通工具。岳家這裡是近兩年才有一條土堤勉強可以通行機車和自行車,但這兩種路上交通工具載運量有限,一般人或貨物的移動還是必須倚賴船隻,也因此讓河船顯得多元熱鬧,特別是在一個都市佬看來,更覺新奇有趣。 隨著人口與住戶的增加,相關的馬達動力船船運應運而生,其中成長最快、數量最多的應該算是水上公車,這種水上公車大致可分為定時較大型 船與不定時小型船兩種,此外亦可包船。船家多為私營的性質,終點站就是堅隆市場,早班船從清晨五點便開出,除了載人,有時也受託由甲戶帶東西到乙戶,總之沿河隨叫隨停,所以如果碰上早上七點鐘、中午十二點左右的尖峰時間,原本四十分鐘的船程,可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才到得了。據我自己乘坐的經驗,無論大船小船,幾乎沒有人數限制,遇上人多情形,乘客也都認命擠擠,但我這旱鴨子就不免要捏把冷汗。 另外這地方沒有雜貨店,應該是因為住戶之間距離近則三五十公尺,遠者百來或數百公尺,不適合做定點生意,於是有雜貨船的經營型態。雜貨船通常是在早上或黃昏時出來營業,艙頂的高音喇叭播放著越南歌曲,家中有需求的遠遠聽到便到岸邊招手等它靠岸。我觀察船艙的後半部多為商家的住宿處,僅前半截陳列貨物,包括:蔬果、魚、肉、粉條、冰塊、香煙、零食和各式日用品,陳列空間雖甚狹窄,卻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但由於是服務到家門口,價格上也比市場要貴許多,像蔬果類大約就要多出百分之五十。除了客運船,雜貨船和居民互動最多,尤其是孩子們一見家人招手叫船,都會圍繞在旁,希望得到一小包糖果或餅干,果真如願時,就可以看見一朵朵因為滿足而綻開的笑容,可愛又燦爛的面龐,教人不覺莞爾。 這次回來,正逢稻田收割時節,所以河面上多了很多載運打穀機和曳引機等農機的平底船和運穀船,往返穿梭,透露著豐收的訊息。此外,我所看到的船隻還有:運貨船、賣五金用品船、賣冰塊的船、賣魚的船、賣椰子的船、收送蓄電池的船、送水的船、私家的馬達船或舢板等等……,整個河道交通絡繹不絕,熱鬧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陸路。我曾突發奇想的問老婆:「如果投資一艘水上咖啡店,不知道會不會有生意?」她回我:「如果可以賒帳,就會有生意,但是不保證帳都收得回來喔」。